当前全市水稻播栽工作已结束,为及时落实好一种就管各项关键措施,促进秧苗早生快发,构建高质量群体基础,6月27日,我市组织召开了全市水稻一种就管观摩培训会议。扬州大学农学院霍中洋教授、武进区农服中心朱龙粉推广研究员应邀参加会议并作专题授课。
参会代表实地观摩了水稻产业技术集成创新中心试验示范基地和溧阳市埭头镇葫芦村优质稻米种植基地现场,听取了负责人关于基地种植水稻品种、栽插情况、肥水管理和试验示范等有关介绍,同时,现场开展了查苗补缺、分蘖肥施用、杂草防除及开沟排水等“一种就管”关键技术措施的演示,参与人员围绕“一种就管”有关措施进行了交流。霍中洋教授、朱龙粉推广研究员分别围绕水稻栽后田间管理和杂草科学防控开展专题培训,培训内容理论结合实际案例,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为提升水稻田间管理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就进一步抓好当前水稻生产管理工作:
会议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筑牢责任意识。要充分认识抓好水稻生产对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针对当前极端天气频发、病虫草害风险加大的严峻形势,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严格落实“一种就管”要求,确保责任到人、技术到田、服务到位,为夺取秋粮丰收筑牢坚实基础。
会议要求,要聚焦重点环节,狠抓措施落实。要对当前水稻生产形势进行深入分析研判,迅速行动起来,扎实推动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一是科学水浆管理,活棵立苗阶段间歇湿润灌溉,立苗后薄水间隙灌溉,及时露田通气,促进扎根;二是精准肥料运筹,活棵返青后早施分蘖肥,促进低位分蘖早生快发;三是强化病虫草害综合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选用高效对路药剂,科学开展防控工作;四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针对水稻栽后易发的涝灾、低温寡照、高温干旱等,提前谋划,科学制定抗灾救灾应急预案,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同时,要及早进行查缺补漏,确保足量基本苗数。配套完善稻田内外三沟,确保灌排通畅。
会议指出,要深化服务保障,提升指导实效。一是技术服务“沉下去”。要组建专家团队,建立挂钩包片服务指导机制,关键生育时期及时下沉到生产一线、到田间地头开展服务指导,确保各项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地;二是技能培训“活起来”。结合水稻生长关键阶段,采用“理论+田间课堂”模式,通过现场演示、案例教学等方式分层次开展观摩培训活动,提升科学种田水平;三是信息渠道“畅起来”。充分利用电视、手机短信、微信等渠道,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联系,加强苗情监测与会商,及时研究制定有关技术指导意见和解答农户咨询。
市农业综合技术推广中心有关人员,各辖市(区)技术推广部门有关中心(科室)负责人、新型经营主体与服务主体、种粮大户代表等140余人参加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