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中心在常州组织召开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施绩效评价体系和信息化技术研讨会,旨在进一步强化制度试行,科学跟踪评价实施推动情况,优化日常数据采集,研究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强化信息化支撑。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中心主任钱永忠、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一级调研员王俊杰,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副处长黄鲜明,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副局长徐辉,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四级调研员胡晓红等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刘海华分别从项目背景、合格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和信息化技术需求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汇报。基于合格证制度日常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基础数据,从实施推进情况和制度管理情况两大方面,提出了主体实施、合格证开具、监管检查、信息化管理4个层面7项指标的绩效评价体系。对当前合格证实施数据采集精度不高、全面性不足、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了解决和参考方案,并将结合常州信息化工具进行试行验证、优化完善后逐步向全国推广。最后针对常州市合格证APP,提出了进一步强化数据采集、绩效评价功能的技术需求。
常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翟云忠指出,针对合格证的信息化管理服务、数据采集等方面,常州市一直在进行探索,科学绩效考核和信息化的评价工具是强化合格证制度试行推进的重要支撑,符合当常州市合格证工作需求。此次会议提出的技术需求涉及到了当前常州市的4个信息化平台,为常州市进一步优化升级“信息化3.0”提供了很好的方向性指导和参考。下一步,常州可先行将此次会议形成的绩效评价体系植入信息化系统,对辖区内的各县(市、区)开展制度推进实施的跟踪评价。
会议中,与会专家普遍认为,科学的实施绩效评价和信息化的技术支撑是合格证试行推进的必然需求,亟须国家层面出台相应的指标体系,明确发展方向。会上,与会专家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应研究明确合格证APP的推广模式,在模块式推进、地方自主开发、国家统一开发等方式中寻找最优解法。二是应注意信息化应用的开放和数据共享,避免“数据孤岛”现象,真正形成数据互联互通。三是进一步扩大绩效评价包含的生产主体,将农户实施合格证的数据纳入指标体系。四是对个别指标进行调整,使其更加贴合现实情况。此外,与会专家还表示,合格证数据采集和绩效评价也需因地制宜开展验证,会后将参照此次会议形成的评价体系,在本省同步开展探索与应用。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中心钱永忠主任总结指出,绩效评价对推进合格证制度试行工作有重要意义。在制定指标体系的时候,要把握好几点原则。第一是数据简单化。以数据的获取为第一要义,选取简便实用的指标进行绩效评价,避免工作复杂化。第二是进行功能整合。在制定绩效指标时,要注意APP的功能整合,以满足功能需求为主,避免出现一个合格证多种APP的现象,为农产品监管人员减负,提升监管效能。第三是采用科学方法。绩效指标的制定要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要采用专家团判定法等科学研究方法进行设计确定,保证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