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是当前影响小麦生产的最主要病害,感病后不仅会导致小麦产量降低,还会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和安全。受小麦生育期提前、田间菌源充足及小麦穗期气候适宜等因素影响,今年常州市小麦赤霉病呈偏重流行趋势,常州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高度重视,立足“早监测、早部署、早落实”,深入推进各项小麦穗期病虫防控措施的落实,从3月底开始打响小麦赤霉病防治总体战。
一是资金“下拨及时”到位。除中央资金外,市级争取小麦赤霉病防控专项补助100万元,各辖市区也配套资金,采购高防效药剂,补助面积超16万亩。
二是专家“把脉会诊”到位。成立病虫防治技术服务专家组,分地块、分苗情类型开展线上线下技术指导500余次。邀请专家现场授课10余次,编印下发防治技术指导意见50000多份。
三是监测“分门别类”到位。调查范围全覆盖、监测频次最大化,开展小麦生育期调查分析,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田块、不同品种的小麦抽穗扬花期,开展监测预警,确保分类施策、分区治理。
四是用药“科学精准”到位。优先选用高效、降毒的农药品种,大力控制抗药性农药和刺激毒素类农药的使用,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高效施药机械和植保无人机,提高用药精准性。
五是指导“及时高效”到位。在小麦赤霉病防控关键时期,成立市级小麦赤霉病防控服务指导组,开展组织发动、技术指导、物资保障、防效跟踪等指导服务,各县区也组建指导服务组,对防控效果开展督查。全市累计开展督查指导25组次。
截止4月20日,全市53.36万亩小麦,已扬花53.02万亩,占小麦总面积的99.4%,已开展防治面积80.56万亩,占小麦总面积的150.9%,开展专业化防治面积55.62万亩,占开展防治总面积的69.0%,开展飞防面积34.94万亩,占开展防治总面积的43.4%。市、县区累计投入资金120.44万元。目前,小麦赤霉病田间零星见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