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星工程是指现场施工或管理需要,配合拆迁或其他工作需要,但因工程量小,是否发生及何时发生的不确定性而未作为单独项目列入建设计划的临时工程,各正式建设工程中因各种原因未包括在各项招投标范围之内的零星施工作业。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从农村“三资”管理的角度,零星工程伴随城市化进程,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为了规范农村零星工程建设标准,确保施工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发展,常州市钟楼区开展了农村零星工程进行了专项调查。
在对全区各行政村零星工程进行全面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从镇、涉农街道抽取相对工程量大、项目多的村,进行了实地检查。总体感到:农村零星工程建设日趋规范,民主程序和签批程序基本到位,但对照基层村(居)“三资”监管“制度化、信息化、公开化”的建设标准,还一定程度上存在“三多”现象。一是零星工程数量多;二是凭证附件资料多;三是走应急流程的多。针对这些现象,通过深入地调查和剖析,主要原因是农村的陈旧观念和习惯做法导致,如:村里的修修补补,大都由不具备资质的本村村民承包,往往是前面修好了,后面又坏了;为保留施工资料,拍了许多现场照片以及手写的施工用料单等;金额较大的工程,为了省事,也没有进行招标,而是走应急程序。
为了解决“三多”问题,钟楼区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专题研究,主要采取“三步走”。一是学习制度规定,确保常态落实。结合当前实际,围绕有关要求,与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关于农村零星工程管理的制度规定,并认真组织学习,抓好贯彻落实。二是跟进检查指导,确保长期坚持。业务部门从项目的提出、审批、施工、结算等加大跟踪检查力度,不断完善台账资料,形成规范统一的,具有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零星工程建设业务流程。三是实施集中打包,确保建设质效。对于农村长效管理类的工程项目,立足“农”字特色,树立“服务”理念,坚持“节约”原则,进行化零为整,集中采购,降低成本,提高成效,改善人居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