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公共服务

办事服务

公众参与

专题专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内容
常州市创新农村“三资”管理机制全面实现集体资产在线管控
发布日期:2020-05-08  来源: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为巩固和深化农村集体“三资三化”专项提升行动的成果,探索建立“互联网+”的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新机制,根据中央和省一号文件要求,2019年我市开展了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建设,通过理顺工作机制,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业务标准和工作流程,实现“三资”的标准化管理、全数据汇总、全流程监督和全过程公开,全面提升了我市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水平。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严格执行预决算制度。及时修订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并实现所有村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年初,按照村“两委”动议编制草案、党员代表会议审议、成员(代表)大会决议的程序进行预算编制,确保预算合理;年中,对确有需要调整的情况,严格按照民主决策程序进行调整;年终将财务决算情况向村民(代表)大会报告并公示严格编制流程。为了严格落实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我市将村级预算编制、审核功能纳入市集体资产监管平台的建设内容,实现从年初的预算编制、年中的预算调整、年末的决算全部通过线上申请、审批;同时与平台的资金在线管理功能做到数据关联,实现“先预算,后支出;无预算,不支出”,所有预算的编制、审核和使用情况在平台中随时可以进行查询,避免了平台建成前的预算编制审核不规范、执行不到位问题。

二、强化资金全在线管控。一是提升资金支出效率。资金支出按照预算项目和标准实行定项限额支出。资金支出时由村会计在线申请,申请时平台要求关联预算项目;申请提出后,乡镇财务服务站代理会计对申请进行复核,通过复核的申请,实现平台在线支付。通过资金在线管理,实现对村级账户资金使用和流向实现实时监管;进一步落实资金直达制度,确保对涉农补贴款、民政优抚款、村干部报酬、农户拆迁及土地征用补偿费等涉及个人款项直达个人账户,“一事一议”项目等专项建设资金直达施工单位或个人。二是优化资金收入管理。建立以收费票据为业务管理主要载体的农村集体收入管理机制,实现票据的登记、领用、核对使用情况以及对使用的票据进行查询的功能。建立“村集体开票、银行代收、实时监管”的“银行代收制”征管体制,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目标,村集体只开票、不收取现金,确保收入全额、及时缴入账户。在收入方式上,除了传统的网银转账外,专门开设“收银通”,完善小额资金的收取。三是加强村务卡管理。将村务卡管理纳入到集体资产监管平台上,可以在平台上直接查询村务卡的使用情况,切实发挥村务卡对村级资金流向和使用的监管作用。平台资金在线管理相比于以往的财务核算软件所不同的是,将资金在线支付、票据使用、村务卡支出数据与财务记账进行关联,自动生成相应的日记账再关联生成记账凭证,打通了资金收支财务核算记账的壁垒,大大简化了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通过实施“资金全在线管控”,实现村级收支非现金结算的闭环管理,有效规避现金缴费带来的坐收坐支、个人截留占用资金等风险。

三、强化资产全进场交易。根据《江苏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的要求,我市严格落实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的“应进必进”。一方面,在全市农村集体清产核资过程中,强化经济合同管理,清理纠正不合法、不合理的合同,并明确到期合同一律进场交易,及时组织各类资产资源交易(再交易)。另一方面,各地将农村产权交易情况纳入到农村“三资”和财务管理检查等常规性工作中,确保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的“应进必进”。同时通过集体资产监管平台,实现全流程管控和智能化预警,从根本上规范农村集体资源资产交易行为,做到场外无交易、网上全公开。涉及集体资产出租、资源发包与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实现无缝对接,由集体资产监管平台发起交易申请经乡镇审核后推送至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完成项目交易后自动将合同、缴款计划等信息同步平台资产资源合同管理中,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收到的资产出租、资源发包的收入自动清算到村级账户,实现了资产、资源交易、租金收入的全线上管理。通过推进“资产全进场交易”,有效杜绝了集体资产场外交易的情况, “指定承包”、“低价承包”、交易不透明等现象基本绝迹,遏制和防范了少数基层干部在资产资源发包租赁过程中的寻租行为,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2019年,全市累计成交项目5823个、实现成交额34.59亿元,成交项目数和成交金额较上一年度有显著增加,市场繁荣活跃。

四、强化全流程实时监察。以民主议事制度为基础,平台将针对预决算、资产购置、资金使用、资源发包、资产出租、资产出售等关键业务,梳理科学、严谨、规范的业务流程,所有业务开展前均需严格按照标准化的流程进行在线申请、在线审批,确保过程规范,从而实现事后备案向事前申请、事中监管转变。并通过信息录入审批、高拍仪采集等方式实现全程的痕迹保留,建立完整的电子档案,便于未来的追溯和监管。平台可以给各级集体资产主管部门分配监管账号,随时查看集体资产管理的全貌,彻底的改变了以线下监察为主的模式,为探索“网上+网下”的农村集体资产财务审计和检查提供极大助力。

五、强化全方位廉政监督。一是针对资金、资产、资源以及产权交易过程中容易滋生腐败的环节,通过设置相应的风险预警阈值和要求,依托平台大数据分析功能对业务数据进行自动抽取、关联、监测、分析,自动识别、自动预警,实现廉政风险的精准识别、精准监管。二是提供包括资金、资源、资产、交易在内的多样化统计分析功能,可实现各类数据的自动汇总、多维分析,从而对全市“三资”管理、农村产权交易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动态查询和监管。

六、强化全过程阳光公开。一是平台与已有阳光扶贫系统之间的数据对接,获取扶贫系统中经济薄弱村居经营收入情况,结合资产监管平台资金业务数据,对经济薄弱村经营收入状况进行实时跟踪、动态管理。二是按照阳光村务公开要求,针对各类公开事项,系统将实现所有数据的公开内容标准化、自动化,除了在传统的村务公开栏公开外,群众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查看系统公开内容,同时实时推送至网上村居、信息公开服务网站等公开渠道,解决公开不及时、不准确、不规范的问题,实现了群众从不知情到明白、干部从受指责到清白的“两个转变”,提高了基层民主治理水平,从源头上铲除基层腐败滋生的土壤。

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全市农村集体资产标准化管理,通过统一农经业务标准和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与规范化管理水平;实现了全市农村集体资产一张图查询,通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资产数据信息采集,全面汇总分析农村集体资产的面貌和状况,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快速有效的依据;实现全市农村集体资产全流程监管,通过实时预警监管模块,达到更加科学有效监督;实现全市农村集体资产信息全方位公开,通过打造多层次、立体化的公开渠道,提高公开的实效性和生动性。目前,我市正加快平台的推广和使用,全市累计46个镇(占全市的80%)、593个村(占全市的75%)已经实现平台上线运行,下一步,我市将尽快做好村级资产和资源数据的录入和完善,同时逐步推进组级集体经济组织纳入平台监管。通过将农村集体资产逼进系统、交易逼进市场、权力逼进笼子,达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的目标,有效防范农村“微腐败”。


 
[打印] [关闭]
 
主办:常州市农业农村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行政中心3号楼B座3-4层   电子邮件:nyncj@changzhou.gov.cn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519)85682220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84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