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茶场早已歇工,我们的春茶才开采不久呢。”5月22日,江苏鑫品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锁平,一边在茶园察看双人机采茶情况,一边作介绍。
潘锁平说的春茶,其实是鑫品茶业为生产抹茶采摘的茶叶。而生产抹茶的前提,需要用大片遮阳网覆盖茶树。在位于金坛薛埠镇茅麓的茶园看到,大片茶树被黑白相间的遮阳网覆盖着。
“4月下旬陆续开始盖网,20天左右后可以采摘。”公司茶叶技术顾问朱锁粉介绍,经纳米遮阳网覆盖后的茶叶,叶绿素和氨基酸含量明显提高,这是判断抹茶品质的重要标准。随手翻掀开遮阳网,见到的叶片比大拇指还大,碧绿又鲜嫩。
“撤掉遮阳网的茶叶,必须当天采完,否则就‘老’了。”潘锁平说,一台双人采茶机,两个人在前操作,两个人在后装袋,一天可以采摘10亩。前些天一片35亩的茶园,平均鲜叶亩产1046斤。
朱锁粉在一旁算账给记者听,制作抹茶的茶叶春夏秋3个季节都可采摘,亩产超过2000斤,约5斤鲜叶制作1斤茶粉,每亩年产400斤左右茶粉。茶粉1吨价格平均在12万元上下,除去各种成本,亩净效益超过1万元。而传统采摘春季制作的金坛雀舌、茅山青锋等名优茶,每亩采到40斤左右鲜叶,能炒制成约10斤干茶,去掉采茶人工工资等成本,亩净效益一般在2000—2500元。“还要是像鑫品这样的品牌茶!”朱锁粉强调,“普通茶农种的茶还达不到这么高的效益。”言下之意,一亩茶园鲜叶,制成抹茶比制成名优茶的净效益相差4—5倍。
“当然,采购抹茶的外商对产品生产的要求特别高,每一次下单前,从茶树种植到生产车间,几乎每个环节都会现场‘验场’。”朱锁粉指指四周及脚下说,茶园采用太阳能灯诱杀害虫,全部人工除草,完全按有机食品生产程序进行。
随朱锁粉走进整洁的生产车间,摊晾后的鲜叶经天然气高温蒸汽杀青,再经烘干、场碎、筛选等多个生产工序和特殊工艺处理,20多分钟便输送出2毫米见方的干茶片。每天3吨干茶片还只是半成品,包装后被送进冷库储藏,根据订单在10万级空气净化车间经原料灭菌、超微粉碎、超声波过筛、磁棒吸附、金属探测等工序后,所制成的抹茶色泽鲜活,粒径在5-18微米,超细腻。
当天,实验室正试做出今年第一批抹茶冰淇淋。
“只要加5克抹茶粉,经两次搅拌融合再冷冻,一只冰淇淋就成了。”工作人员展示刚做成的冰淇淋,“看,刚出来的色泽翠绿,氧化后颜色才慢慢变淡。”
接过冰淇淋,靠近鼻子,就选闻到一阵清香味;入口,清凉中带着爽滑。
据了解,常规饮茶,只能吸收茶芽中35%左右营养成分,而粉茶的食用和饮用则几乎是全部吸收了。可见,饮茶改为吃茶,虽一字之差,对茶叶生产和消费都是一场观念上的革命。
“抹茶除了直接饮用外,还可添加于冷饮、烘焙、糕点、糖果及保健品中,赋予各类食品天然绿色和特有的茶叶风味。”公司总经理尹福生透露,从1996年开始,公司依托中茶所技术支撑,组织技术人员研制一年多时间生产出了第一批3公斤茶粉。如今20年过去了,现在公司年产100吨以上抹茶及超微绿茶粉,直供国内外大牌食品企业,已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抹茶生产和供货商。“预计今年抹茶产值将突破500万元,明年冲刺千万元大关!”尹福生信心满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