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7日,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有关专家对溧阳市人民政府承担的“江苏省青虾养殖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进行了考核,专家组听取了示范区实施情况汇报,察看了溧阳青虾示范区现场,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和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示范区通过三年的建设,已完成了项目任务书规定的目标,
1、 组织机构健全,保障有力
成立了示范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技术小组,形成了标准推广实施的组织网络,职责分工明确。溧阳市政府将示范区创建列入县级政府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考核内容,加大了投入和考核力度,为示范区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
2、标准体系健全,推广有力
示范区认真执行相关国家、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14项,创新了虾草轮作生态养殖模式,取得发明专利,并编制了江苏省地方标准《青虾轮叶黑藻连作生态养殖技术规程》。结合生产实际,制定了《青虾虾苗池塘培育技术规程》、《青虾池塘养殖技术规程》、《真空微波即食青虾》等3项企业标准。建立了较完善的青虾养殖标准化生产的标准体系。加大了产学研合作力度,强化技术培训与推广示范。项目实施期间,共组织各类培训班16期,培训人员3260余人次,印发《标准培训材料》、《常州市渔业标准化实用手册》、《禁用渔药清单》及《渔业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等宣传资料3000多份,完善了质量控制体系,加大了执法监管力度,提高了示范区农户标准化的意识和标准化技术的到位率。
3、示范作用明显,效益良好
示范区通过标准的推广实施,促进了产品质量提升,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据示范区工作小组抽样调查测算,2015年主养青虾平均亩产132.6公斤,较项目实施前每亩增加22.6公斤,推广标准化养殖面积约5万亩。示范区域95%以上实施虾草轮作生态养殖模式,减少了投入品使用,生态效益明显。
专家组对项目综合打分94.5分。并建议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扩大标准使用范围,提高标准化水平和品牌化意识,在确保产品安全的基础上延长产业链,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省级溧阳青虾养殖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通过考核验收,必将为溧阳青虾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奠定有效的技术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