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蚕桑工作座谈会在无锡召开 |
发布日期:2016-12-01 |
为促进全省茧丝绸产业健康发展,2016年11月28日,江苏省蚕种管理所组织召开了全省蚕桑工作座谈会。 会上各地蚕桑管理部门就如何适应新形势,应对当前蚕桑生产面临的问题,巩固我省优质蚕茧生产基地,促进全省茧丝绸产业稳定发展进行了座谈。江苏蚕桑产业优势在于:一、自然条件优越,文化氛围厚重。江苏是我国传统的“四大蚕区”之一,已有5000余年的养蚕历史。1995年全省桑园面积达到历史最高峰340万亩,2000年以后桑园面积逐年下滑,2012年以来维持在70万亩左右。二、技术力量雄厚,生产体系完善。江苏多年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蚕桑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培养了一支具有良好素质的生产指导和科研队伍。三、行情触底反弹,效益大幅提高。2009年以来,茧丝绸产业链完整的通盐地区,蚕茧价格逐年升高,加上开展桑园综合利用,出现了一大批亩桑综合收入超万元的特色镇、专业村,蚕桑生产效益大幅提高,有力促进了蚕农增收,稳定了蚕桑产业。四、规模程度提高,产业特色明显。我省通盐地区蚕桑重点县、特色镇、专业村产业优势逐渐显现,出现了分工专业化、服务社会化、创新多元化、经营龙头化的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涌现出了一大批适度规模养蚕家庭农场、养蚕大户。 但江苏蚕桑产业的发展也与其他传统产业一样,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严峻挑战:一、突发事件频发,生产风险加大。二、市场行情难测,市场风险难控。三、科技进步缓慢,生产成本上升。四、竞争压力加大,发展陷于停滞。(国家“东桑西移”政策,西部地区蚕桑产业正在强势崛起。) 最后,江苏省蚕种管理所陈怀锅所长作了总结发言,他要求全省蚕桑工作人员:一是要摸清家底,了解实情;二是要创新研究,加强推广;三是要针对特点,分类考核;四是要加强交流,促进提高。同时,他认为,全国蚕桑行业正处于发展调整期,近年来面积处于稳定状态;江苏蚕桑处于多态化发展状态,经济发达的太湖流域处于灭绝边缘,通盐地区处于优势发展状态,苏北的徐宿淮连等地区则处于争取发展状态。全省蚕桑工作人员要拓宽蚕桑概念,延伸蚕桑产业在文化、旅游、健康等方面的内涵,做长做活产业链条,促进蚕桑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我市园艺站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座谈会,并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
主办单位:常州市农业农村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行政中心3号楼B座3-4层
电话:0519-8568222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